审计行业巨震!四大要被拆分?
发布时间:2018/10/30 11:37:16


  

审计行业也许将迎来一场大地震,在刚刚过去的周日,英国党内会议之前,影子大臣John McDonnell就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受英国工党彻底改革审计行业的激进计划影响,四大(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和德勤)或将被分拆!

  

  英国工党呼吁:拆分四大!

  

  早在今年3月,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财务报告委员会就已经要求调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应该被分拆。

  而今年5月,这个问题又被重提。

  英国工党认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垄断了全球超过90%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在英国和美国市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9%。

  绝对的垄断之下,腐败问题也是难以避免,自去年以来,四大有关的“丑闻”似乎正在引发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四大的英国业务分拆可能有两种路径:

  

  一是把每家大公司分拆成相互竞争的小型公司;

  二是全部剥离它们的咨询业务,只允许它们做审计业务。

  

  今年2月,英国会计监管机构财务报告理事会(FRC)负责人Stephen Haddrill表示支持第二种方案,以提高市场竞争性。

  据英国媒体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制定了应对英国企业分拆的计划。

  毕马威英国业务主席Bill Michael表示,他们公司一直在考虑在某一时间分拆业务的情景,因为四大当前的业务模式(这些业务模式产生越来越多的咨询收入)是“不可持续的” 。

  而今天的这种情形,又不能不去追溯审计行业的合并历史。

  

  艰难的"四大"合并之路

  会计师事务所历来都不缺少合并的话题。

  从2001年开始,国内、国际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潮起潮落,国内不断因合并产生出新的大型事务所,而“第一大所”“航母”的出现,使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格局不断变化。

  而四大的“合并”,还要比这早许多。

  一、普华永道

  

  ◆1998年7月1日

  普华国际会计公司(Price Waterhouse)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 & Lybrand)合并成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1996年12月

  普华国际会计师公司吸收北京的张陈会计师事务所为其中国成员所。

  ◆1997年11月

  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吸收广州羊城会计师事务所为其联营所。

  二、德勤

  

  ◆1917年

  德勤意识到中国的商机,在上海成立办事处,成为首家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

  ◆1972年

  德勤在香港拥有了办事机构。

  ◆1997年

  德勤与香港最大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关黄陈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2004年12月

  德勤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鲍毅表示,德勤有合并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想法和计划,并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集团旗下的北京天健、厦门天健华天和深圳天健信德进行了接触和了解。

  三、安永

  

  ◆1981年1月

  安永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常驻代表机构,现在我国深圳和广州设有常驻代表处;

  ◆1992年7月

  安永公司与北京的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并于1998年4月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分所。

  ◆2001年

  安永与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合并后成立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大华与安永华明上海分所合署办公。

  ◆2007年10月

  台湾的致远会计师事务所已正式与全球同步更名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008年

  安永对旗下的安永华明和安永大华实施合并和业务整合,合并后安永大华被注销,其业务和人员并入安永华明。

  四、毕马威

  

  ◆1983年10月

  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常驻代表机构,广州、上海和深圳设有常驻代表处。

  ◆1992年7月

  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与北京的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办了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1998年12月

  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分所

  

  事务所沉浮录

  超5亿合并大案

  在2013年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合并为瑞华之后,已经多年没有了大宗的会计所合并案例。会计所之间大吃小的兼并案例也很少了。

  回顾过往这些年,按照合并后机构第一次进入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披露的年度收入为标准,超过1亿元的有16宗、超过5亿元规模的会计所大宗合并案例有5宗。

  1、5.05亿 (2007年收入)中瑞岳华

  2007年末,岳华与中瑞华恒信合并为中瑞岳华。在2008年初举办了成立大会,新成立的中瑞岳华也同时宣布加入罗申美国际,香港罗申美会计师行也更名为中瑞岳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当时媒体报道为“强强联合”、“与“四大”竞争”。

  合并前的2006年,岳华年收入2.1亿,中瑞华恒信1.69亿。

  合并后的 中瑞岳华,在2008-2012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百家榜中中分别列第5名、第5名、第5名、第5名和第6名,2011年收入13.17亿。后在2013年与国富浩华合并为瑞华。

  2、27亿元(2008年)安永华明

  2008年,安永华明和安永大华悄然合并为安永华明。

  这次合并没有媒体正式报道,仅有网络发帖。这更像是“内部的整合”(安永大华客户太平洋保险变更会计所公告语),但法律上却是2个主体之间的吸收合并。

  合并前的2007年,安永华明年收入23.16亿,安永大华1.2亿。安永大华是安永在2001年合并当时本土领先的会计上海大华(1999年收入5827万。并非现在的大华所)而来。该合并曾经被希望是“国际会计公司本地化,本地会计公司国际化”的典范”。但合并后的几年运营,内外皆有不同看法。

  本次合并后,一批原大华的人员出走安永华明。部分加盟了当时的中瑞岳华。

  安永华明2016年会计所百家排行列第5名,2015年业务收入29.6亿元。

  3、 5.32亿(2009年收入)国富浩华

  2009年末,万隆亚洲、五联方圆、中磊(部分)合并为国富浩华。

  万隆亚洲注销,五联方圆更名为国富浩华,相应的资质也继承。合并后的国富浩华与万隆集团没有关系(据会计视野的访谈)。

  合并前的2009年,万隆亚洲年收入3.98亿、五联方圆0.72亿。

  合并后的国富浩华在2010-2012年的会计所百家排行分别为第9名、第7名和第9名,2011年的业务收入为8.88亿。后在2013年与中瑞岳华合并为瑞华。

  4、5.88亿(2011年收入)致同

  2012年初,天健正信和京都天华宣布合并。并在数月后宣布合并后的名称为致同(也即曾翻译为均富的Grant Thornton的中文名)。

  合并前的2010年,天健正信年收入4.42亿,京都天华3.47亿。

  合并后的2012-2016年的会计所百家排行,致同分别为第13名、第12名、第12名、第10名和第11名,2015年收入为15.3亿。

  5、24.37亿(2012年收入)瑞华

  2013年,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合并为瑞华。

  当时有人民网评论认为:“四次合并成就瑞华, 凸显大而不强隐忧”。评论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合并之前的国富浩华吸收合并了因绿大地而被处罚的深圳鹏程会计所。

  合并前的2011年,中瑞岳华年收入13.17亿,国富浩华8.88亿。合并后中瑞岳华注销,国富浩华更名瑞华。

  合并后的瑞华多年领跑本土品牌,2013-2016年的会计所百家排行分别列第3、第3、第4和第2名。2015年为40.3亿。

  合并浪潮并不少见,而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冠以“国际”两字,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是为世界上大部分大型跨国公司提供以审计业务为主的专业服务;

  2、这些会计师事务所雇佣的注册会计师来自各个国家;

  3、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收入和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会计师行业之冠。

  

  拆分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合并,也并非都是美好的。

  

  事务所合并风波

  鄙视链的前世今生

  合并并不总是想象的那般美好。

  2016年年底,安永西安分所合并了瑞华,表面上合并但是骨子里却是“水火不相容”。知乎上有一条提问,引发两方激烈争吵。

  

  甚至在知乎上“相互攻击”,看起来只是一场“口水争执”,而这背后,其实也是内资所和外资合并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1、待遇之差

  很多时候,职场人的“尊严”全靠一个月那点工资撑着,你两万,我八千,那你厉害。当时的安永和瑞华,也不能避免的被比较着,被鄙视着……

  按照当时工资标准(也就是2015-2016年),安永的工资:

  

  审计第一年,平均工资达到了7250元,一年下来小十万是没有问题的。

  而瑞华作为国内第一大事务所,助理起薪只在2800-3600,差补每天50,一年到手大约4-5万。

  
而双方一合并,势必要在工资待遇上做新的调整,眼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就和自己拿一样的工资,多少安永人心里攒着不服气,甚至引发一波离职潮对抗。

  说到底这种不服气和不平衡,是因为大家“起点”就不一样。

  2、标准有别

  顶着四大的光环,许多财经大学的学生都把进四大当成了梦想的第一站,而四大每年的录取了却是很低,普华永道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组数据:

  

  公司计划2016年拟招聘1400名全职应届生以及600名实习生和高中毕业生,而这2000个工作岗位已收到3.9万份申请,录用率将仅有5%。

  

  安永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进入安永的基本都是211及以上的学校。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者毕业院校统计

  而本土八大,招聘条件就没有那么严格。从学历到GPA再到实习经历的要求,都是“八折”,当然这也和事务所本身的差距有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四大有非常完备的晋升体系,公开的薪酬:

  

  △安永晋升路线图

  

  △安永薪资图

  比较而言,内资所的审计方法论,成长方式都更为粗放,培训机制和晋升体系都要“稍稍”逊色。

  3、业务能力有别

  提到业务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差别”。

  瑞华无法理解安永,一个底稿为什么要做的这么精细?安永人也不能懂瑞华,明明合并之后人更多了,怎么工作量反而更大?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合并时安永员工为30人,瑞华合并进来的员工预计至少160人。双方各执一词,安永公开嘲笑瑞华底稿做得差,穿衣老土;瑞华则反击安永装X,行为恶劣,以偏概全。

  虽然私下炒的不可开交,但两家还是“顺利”完成了合并,不服的安永人直接离职抗议,理智的瑞华人等上两年,“镀一层金”也能“高跳”一级……

  这些都是小风浪。

  就像2005年,德勤合并了北京天健,天健创始人陈建明的出走德勤,在其他行业里另立门户。这件事情闹的很大,当时行业议论纷纷。

  

  但,这么大的事件,过几年,也就那样了。

  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合并 - 再合并,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强大,再强大,这背后有一个词,叫做资本。

  公司也好,个人也罢,都不过是当下形式的判断、权衡、取舍。

  谁能撑到底,谁能活下去,一切都是未知数。

  合并不会停止。

  资本没有感情。




中普云集